顺德:让文明成为守护健康的坚实盾牌
日前,随着佛山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应急响应,顺德区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,正式转入常态化防控新阶段。
本轮防控中,顺德创新性地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入公共卫生事件应对,通过全域动员、科技赋能和文化引领,成功化“危”为“机”,不仅有效遏制了疫情,更探索出一套以文明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长效机制,为守护市民健康构筑起坚固的文明盾牌。
杏坛镇高赞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清理冷巷杂物,降低蚊媒孳生风险。 受访者供图
“防叮咬、灭成蚊、清积水、早诊治”是顺德防控核心要点。为让知识入脑入心,顺德构建“权威发布+全域覆盖+文化赋能+基层落实”宣传模式,摒弃刻板说教,用贴心方式传递防控信息,有效增强群众防护意识。
线上,顺德发布、健康顺德等部门官微每日推送疫情动态与防控常识;区委、区政府发布《告全体市民书》明晰防控要点;区文明办联合卫健局发出倡议书,引导市民从个人、家庭、社区做起,践行文明健康理念。各镇街、单位通过官微同步提醒,层层传递科学防疫理念,缓解群众焦虑。
顺德利用社区公园等新时代文明中心(所、站)资源,开展防蚊防疫宣传。受访者供图
线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成为宣传工作的核心阵地,应急广播、LED屏、公益短信实现全覆盖。伦教网格员背着“小喇叭”走街串巷播报防蚊知识,北滘村(社区)配齐横幅、海报、小喇叭“三件套”,让防控信息看得见、听得到。
文化赋能让宣传更鲜活。粤剧改编的《顺德灭蚊版大展鸿图》、融入功夫元素的防蚊《消气操》广泛传播,深受群众欢迎;容桂“七天七招”科普全网点击超388万次;陈村将防疫重点编入《三字经》,老幼皆易懂,打破了年龄圈层,实现了广泛传播。
干部下沉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党员干部、志愿者组成入户队,下沉网格敲门宣讲、发放手册;学校开展“小手拉大手”,50万名学生成为家庭防蚊“小卫士”;商场、工地等重点场所设立宣传点,压实防控责任。
基孔肯雅热靠蚊媒传播,顺德深知清死角、除积水、灭成蚊才能从源头切断蚊虫孳生条件。一场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就此展开。
党员带头,群众响应,聚焦“七小场所”角落、天台小菜园、空调积水点等易孳蚊区域,落实“六清”(清积水、垃圾、冷巷、闲置屋杂物、天台杂物、树洞),不漏隐患。全国文明村乐从葛岸村划分网格,组建专项攻坚小组,5天完成129条冷巷整治,环境焕然一新。
“门前三包”显成效。顺德推行“立体攻坚+商户自治”。全国文明单位大良街道办事处聚焦农贸市场,整治天台卫生,设立“共享驱蚊液”点,形成“排查-整改-消杀-宣教”闭环。餐饮商家每天清扫店面、定期消杀,景区同步行动。全国文明村杏坛镇逢简村为打造“无蚊景区”,专人上门回收杂物废品,发动村民大扫除,景区灭蚊作业不间断,让游客安心游玩。
科技赋能精准防控。顺德通过无人机航拍巡检天台、闲置地,发现孳生地;引入智能灭蚊灯,实时监控蚊密度,实现精准消杀。全国文明村北滘镇黄龙村采用智能消杀轨迹追踪与无人机巡查,16支队伍日行5公里,日查天台超1000户,防控高效精细。
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,在顺德防控中充分彰显。党员带头,志愿者跟进,凝聚全民合力。
顺德区委组织部以“双报到”机制动员机关党员下沉村居,全面参与卫生整治、入户走访、蚊虫消杀,累计超100万人次,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;区教育局发动480个党组织100%对接社区,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;全国文明村乐从镇沙边村党员志愿者每日净化村容,2300余名流动党员主动加入联防联控。
团顺德区委组建11支“青年大学生突击队”,实行“属地服务+应急调度”,年轻力量活跃在防控一线。志愿者深入社区清垃圾、填积水、疏排水口,同时入户送手册、教排查,双管齐下切断传播链。
全省文明乡镇陈村镇设立700余个“健康岗”,配备驱蚊物资、专人宣讲;部分村(社区)运用“积分账本”“表彰奖励”激发群众热情。
企业踊跃捐资,乐从镇70余家企业捐款,陈村申菱环境捐资数十万元,广东宏石激光捐赠1000万元。截至目前,区、镇慈善组织接收捐款超2600万元、物资折合约660万元,为防控工作注入强大动力。
疫情防控绝非应急之举,顺德着眼于长远,将短期的卫生清洁、防疫行动转化为长期的文明习惯和治理机制,让文明城市的“干净整洁”底色长久保持。
顺德推动全区206个村(社区)将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与蚊媒疫情防控纳入村规民约(居民公约)修订,明确全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、家庭防蚊灭蚊、闲置地管理、公共区域保洁等核心内容。目前,全区各村(社区)已全面完成修订工作并表决实施。
与此同时,顺德还制订《顺德区实施人居环境“碧玉工程”四大行动方案》,将闲置资源盘活纳入整体布局,探索“以疫促治、清管并重、活化利用、长效惠民”的治理新路径。如全国文明单位容桂街道办事处汇聚合力,仅用5天就完成了老旧小区富贵花园的天台焕新改造,并同步建立监控巡查、社区公约等长效管理机制,形成“使用有界、管理有责、监督有序”的文明新风。
攻坚“老大难”问题,顺德将疫情防控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,集中清理闲置地块、建筑工地等各类卫生死角。各村(社区)推广“积分制”和“红黑榜”等环境监督评价机制,从多维度对村民家庭环境进行评分,评比“环境卫生文明户”,激励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治理。龙江世埠社区推行“党员巡查+积分奖励”,均安运用“数字乡村”平台监控不文明行为,垃圾量显著下降。
落实常态巡访防反弹,顺德区文明办依托文明实践站组建巡查队,发现问题即时反馈整改;区住建水务局对868个物业小区全覆盖检查并100%复检;区市监局为农贸市场制定23项量化指标(如防蚊设施、积水清理),严格执行“当日督查、回头看、反馈”机制,确保问题动态清零。
如今的顺德,不仅赢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,更让文明健康理念深入人心。从街头宣传到家庭行动,从志愿奉献到长效保障,文明已成为这座城市守护健康的最坚实底色。